Plurk

人造乾坤,
幻想製動。



[ 動画浮世絵 ]
日本動畫電影專題——

拍板電影聊天室

四至六月份一連八個週五晚上
走進東瀛幻想世界


每週放映
日本二十至三十年代

珍貴動畫短片

及多部當代動畫大師作品

日本動畫與歐美動畫不同的地方,
在於他們在動畫裡的世界觀很特殊,
還有很多嚴蕭的主題在裡面供觀眾去挖掘。


18.4 – 6.6.2008
逢週五 ︱ 晚上八點半

放映地點———— 拍板視覺藝術團會址 (澳門連勝街2G地下)
節目查詢————‭ ‬66814314‭ / ‬66388335
http://cutfilms.blogspot.com/


每週放映:
日本
20-30年代
珍貴動畫短片
(共二十四部)

>>>影片資料 Click!


延伸閱讀:
日本動畫的歷史脈絡




18.4.2008︱週五︱晚上八點半
【幽靈公主】

◎ 宮崎駿
>>>影片資料 Click!



25.4.2008︱週五︱晚上八點半
【阿基拉】
◎ 大友克洋
>>>影片資料 Click!


2.5.2008︱週五︱晚上八點半
【盜夢探偵】
◎ 今敏
>>>影片資料 Click!


9.5.2008︱週五︱晚上八點半
【攻殼機動隊1】
◎ 押井守
>>>影片資料 Click!



16.5.2008︱週五︱晚上八點半
【新世紀福音戰士 劇場版】香港影評人 陳榆 特別場
◎ 庵野秀明
>>>影片資料 Click!




23.5.2008︱週五︱晚上八點半
【千與千尋】
◎ 宮崎駿
>>>影片資料 Click!



30.5.2008︱週五︱晚上八點半
【蘋果核戰2】
◎荒牧伸志
>>>影片資料 Click!




6.6.2008︱週五︱晚上八點半
【惡童】
◎ Michael Arias
>>>影片資料 Click!

0 回應

18.4 – 6.6.2008
逢週五 ︱ 晚上八點半

放映地點———— 拍板視覺藝術團會址 (澳門連勝街2G地下)
節目查詢————‭ ‬66814314‭ / ‬66388335
http://cutfilms.blogspot.com/


每週放映:
日本
20-30年代
珍貴動畫短片
(共二十四部)


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世界卡通業的重心在美國,美式卡通代表著一種潮流和標準。日本的漫畫家們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美式卡通的影響,創作了一些模仿性質的作品。

與卡通畫一樣,動畫片對於20世紀初的日本人來說,也是地道的“舶來品”。最早在日本引起轟動的動畫片是法國人拍攝的《凸坊新畫》。為了跟實景拍攝的電影故事片相區別,日本人開始用“漫畫映畫”來稱呼動畫片。

追溯日本動畫的上限,嚴格來說要從1917年日本天然色活動寫真公司(天活)試製了第一部國產動畫片算起,20年代日本由東洋畫傳統畫風出發,拍了不少說教性的無聲黑白動畫短片,通常只有1本,在電影院放映之前加映,面向跟大人同來的兒童。

到了二十年代,電影課正式被列入日本中小學課程。在日本首都東京還曾舉辦了旨在讓更多青少年到電影院裡去看電影的“兒童動畫節”。由於政府的介入,客觀上促進了日本動畫事業的發展。
早期日本動畫的探路人木村白山、青地忠三 、山本早苗 、大藤信郎、瀨尾光世、政岡憲三,分別拍攝了一些具有日本民族風情和傳統畫風的短片,其中後三人在動畫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日本動畫界的最高藝術獎項就以大藤信郎命名。

延伸閱讀:
日本動畫的歷史脈絡


以下二十四部作品對於「動畫」這個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仍然是嶄新媒體所作出的種種探討,不論在取材上、技術上和表現形式上,都各自提供了不同程度的貢獻,也啟蒙了無數知名的動畫家。 這些作品曾於「第一屆香港國際短片節」以及台灣「國際動畫影展」中放映過,在本澳則是第一次公開播放,今次拍板「友戲睇」一次過為大家回顧這些日本經典動畫,機會難得。

20-30年代日本經典動畫資料
〔共二十四部〕



1
外文片名: Tairiki Taro no Mucha Shugyo / Mighty Taro's Reckless Training
中文片名: 大力太郎の無茶修業
導演:佚名
繪畫:佚名
片長: 1 min
年份: 1928




2
外文片名: Nihon-ichi Momotaro / Momotaro the Undefeated
中文片名: 日本第一的桃太郎
導演:山本早苗
繪畫:相原隆昌
片長: 11 min
年份: 1928




3
外文片名: Issun-boshi no Shusse / The Tiny One Makes It Big
中文片名: 一寸法師
導演:佚名
繪畫:佚名
片長: 1 min
年份: 1929




4
外文片名: Kuro Nyago / The Black Cat
中文片名: 小黑貓
導演: 大藤信郎
片長: 3 min
年份: 1929




5
外文片名: Kobutori / The Stolen Lump
中文片名: 長瘤子的老爺爺
導演/編劇: 青地忠三
繪畫:村田安司
片長: 10 min
年份: 1929




6
外文片名: Taro-san no Kisha / Taro’s Toy Train
中文片名: 太郎的火車
導演/編劇: 青地忠三
繪畫: 村田安司
片長: 15 min
年份: 1929




7
外文片名: Komori / The Bat
中文片名: 蝙蝠
導演/編劇: 青地忠三
繪畫: 村田安司
片長: 10 min
年份: 1930




8
外文片名: Saru Masamune / The Monkey Sword Masamune
中文片名: 猿正宗
導演/編劇: 青地忠三
繪畫:村田安司
片長: 9 min
年份: 1930




9
外文片名: Jido shoka eiga: Muramatsuri
中文片名: 村祭
導演: 大藤信郎
片長: 2 min
年份: 1930




10
外文片名: Urashima Taro
中文片名: 浦島太郎
導演: 宮下萬三
片長: 1 min
年份: 1931




11
外文片名: Oira no yakyo / Our Baseball Match
中文片名: 棒球比賽
導演: 青地忠三
繪畫: 村田安司
片長: 9 min
年份: 1930




12
外文片名: Kokka kimigayo / The National Anthem Kimigayo
中文片名: 國歌君之代
導演: 大藤信郎
片長: 3 min
年份: 1931




13
外文片名: Norakuro Gocho / Corporal Norakuro
中文片名: 伍長小黑
導演: 田河水泡
繪畫:村田安司
片長: 10 min
年份: 1934




14
外文片名: Dekobo no Jidosha Ryoko / Dekobo the Big Head's Road Trip
中文片名: 小凸的汽車旅行
導演: 佚名
繪畫: 佚名
片長: 1 min
年份:不詳




15
外文片名: Osaru no Sankichi: Totsugekitai / Sankichi the Monkey: The Storm Troopers
中文片名: 猴子三吉--突擊隊篇
導演: 瀨尾光世
片長: 2 min
年份:1934




16
外文片名: Tengu Taiji / Hyoei and Heibei's Tengu Hunt
中文片名: 天狗退治 降妖記
導演: 小山野風呂
片長: 8min
年份:不詳




17
外文片名: Issun-boshi: Chibisuke Monogatari / Tiny Chibisuke's Big Adventure
中文片名: 一寸法師--小不點的故事
導演: 瀨尾光世
片長: 9min
年份:1935




18
外文片名: Umi no Mizu wa Naze Karai / Why is the Sea Water Salty?
中文片名: 海水為甚麼是鹹的
導演: 青地忠三
繪畫: 村田安司
片長: 10min
年份:1935




19
外文片名: Ta-chan no Kaitei Ryoko / Ta-chan's Underwater Adventure
中文片名: 小他的海底旅行
導演: 政岡憲三
繪畫: 熊川正雄
片長: 1min / 8min
年份:1935




20
外文片名: Shojoji no Tanuki-bayashi Ban Danemon (Benshi version) / Danemon's Monster Hunt at Shojoji (Benshi version)
中文片名: 證城寺狸貓之歌:塙團右衛門平妖記
導演: 麼須田和光
繪畫: 片岡方太郎
片長: 8min
年份:1935




21
外文片名: Hinomaru Hatanosuke: Bakemono-Yashiki no Maki / Hatanosuke and the Haunted House
中文片名: 日丸旗之助--降妖篇
導演: 中島菊夫
片長: 1min
年份:不詳




22
外文片名: Izakaya no Ichiya / Over a Drink
中文片名: 居酒屋一夜 (又名: 浪蕩尋寶記)
導演: 村田安司
片長: 10min
年份:1936




23
外文片名: Osaru no Kantai / The Monkey Fleet
中文片名: 猴子艦隊
導演:青地忠三
繪畫: 宮下萬三
片長: 1min
年份:1936




24
外文片名: Ohisama to Kaeru / The Sun and the Frogs
中文片名: 太陽和青蛙
導演:松山省三
繪畫: 宮下萬三
片長: 1min
年份:1936

0 回應

日本動畫的歷史脈絡

整理:何家政

歷史

日本動畫的初期發展
在現時已知的動畫作品當中,最早的作品應要追溯至1906年,美國一部名為《一百張開心的臉》(愉快な百面相)的動畫。從二十年代開始,日本電影工作者開始以西方新研發的動畫製作技術試製動畫作品。日本第一套動畫電影短片是由下川凹天創作的《清潔工人芋川椋三》,1917年1月開始播放。當時下川只是一個西方風格的水彩畫家。
1918年,日本開始製作第一套以日本原著《桃太郎》改編的同名短篇動畫電影。從此於二十、三十、四十年代,日本不斷製作多套短篇動畫電影,包括日本第一套有聲動畫《世界中心的男與女》(力と女の世の中)。動畫電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仍保持一定創作,而《桃太郎的海鷲》就是在當時所創造的第一套日本長篇動畫影片。戰後,由於設備及資金不足,動畫創作並沒有持續發展。直至東映動畫的前身,日本動畫有限公司的成立,日本動畫才開始發展成現今的狀況。

編者按:由於年代久遠,部份動畫譯名早已失傳,以上的中文譯名只作參考。

儘管日本的製作人做過很多動畫製作的嘗試,第一套廣泛流行的動畫連續劇是手塚治虫的《原子小金剛》(1963)。1969年開始播放藤子.F.不二雄的《哆啦A夢》,迄今已創作超過四十年,而且還曾登上過《時代雜誌》,可說是卡通裡的常青樹。
1970年代期間,日本動畫進一步發展,與西方的動畫漸漸分離開來,並發展出獨特的類型,例如機器人動畫。該時期值得注意的動畫作品包括《鐵人28》和《無敵鐵金剛》等。在這段期間,一些動畫製作人漸漸變得著名,特別是宮崎駿和押井守。
1980年代,日本的動畫在日本被接納為主流,並經歷了一個製作量迅速增長的時期。機動戰士系列作品的製作,以及高橋留美子的事業亦於這個年代開始。《阿基拉》於1988年創下了單一動畫製作費最高的紀錄。
日本動畫於1990年代及2000年代迎來了它被海外市場接受程度的提昇。《阿基拉》和《攻殼機動隊》(1995)成為了全球知名的作品。動畫連續劇諸如《新世紀福音戰士》和《星際牛仔》於日本大受歡迎,亦吸引了海外觀眾的注意。《千與千尋》於2002年德國柏林電影節中獲得金熊獎,並在第七十六屆奧斯卡電影頒獎典禮中得到「最佳動畫長片」。而《攻殼機動隊》亦在2004年康影展上映。

日本動畫有限公司及蟲制版動畫
1956年,東映動畫開始以東映動畫有限公司的商號製作彩色動畫電影。而1958年上映的《白蛇傳》就是當時第一部東映動畫推出市場的日本動畫作品。《白蛇傳》的風格類似迪士尼動畫的作品。東映動畫的作品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之間仍然保存著這種富有迪士尼的風格。同時,東映動畫的風格亦在每個角色之中加強作者自己的構思。其中一個例子就是高畑勲的《太陽王子 霍爾斯的大冒険》。這套動畫同時被視為突破原本動畫風格的第一大突破,同時亦為後來日本動畫「原創化」及「漸進式動畫」運動中打下基礎。宮崎駿和押井守亦有參與後來的日本動畫「原創化」及「漸進式動畫」運動。
資源限制是東映風格的動畫對現代動畫的其中一項影響元素。這種資源控制的辦法令到動畫工作者把精神灌注在主要的劇情,而其他的畫面只是粗略帶過。東映動畫師大塚康生是第一位嘗試用此方法製作動畫的工作者,並且在未來推出的電視動畫加以發展。
手塚治虫於六十年代初期成立了蟲製動畫公司。1963年,該公司的第一套動畫 - 鐵臂阿童木在日本富士電視台播映,隨即成為日本第一套最受歡迎的動畫。雖然鐵臂阿童木為日本第一套最受歡迎的電視動畫,但文獻記載當時的電視台播放的第一套動畫為1962年的漫畫年表。不過,世界各國,連日本在內都公認鐵臂阿童木為日本第一套電視動畫,因為鐵臂阿童木是第一套動畫以主角阿童木為中心故事的動畫。鐵臂阿童木成功吸引世界各國的注意,連美國的電視台在1964年把鐵臂阿童木引進美國,並改編成美國版的鐵臂阿童木。鐵臂阿童木的成功,令到日本的動畫得以發展,並在六十年代製作很多作品,如橫山光輝的鐵人28、手塚治虫的小白獅(Kimba the White Lion)和吉田龍夫的飛車小英雄(Mach Go Go Go )。
六十年代晚期,日本動畫開始向不同故事題材發展,手塚治虫開始製作為成人而設的動畫電影,包括大量性感刺激和藝術題材的動畫。其中三套試製的動畫為:一千零一夜(1001 Nights)、埃及妖后(Cleopatra)和哀傷的貝拉透娜(Belladonna of Sadness)。哀傷的貝拉透娜為當時最成功的電影,並為1997年製作的少女革命帶來靈感。第一部原創成人電視動畫魯邦三世亦同時在六十年代推出。
編者按:由於年代久遠,部份動畫譯名早已失傳,以上的中文譯名只作參考,敬希垂注,並同時歡迎提供正確的譯名。

七十年代的日本動畫
七十年代,日本電影市場因與電視市場的競爭而衰落。東映開始擺脫以迪士尼式的動畫製作並開始以製作電視動畫為主。另外,由於蟲製動畫公司的破產而使更多的動畫成立更多的動畫工作室如Studio Madhouse和日昇動畫(Sunrise)。因為以上原因,令到更多年青的動畫師都希望可以做到監製而努力工作。此舉亦令到更多動畫種類試製並帶到動畫市場上。
其中一個在1974年上映的試製作品是高畑勲的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此作品原本只是一套硬銷作品,因為原本是一套簡單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兒童故事,當時很多電視台都以兒童都喜歡大量虛擬元素為主的動畫為理由而認為此電視動畫不會成為一套出色的作品。不過,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最終都成為世界知名的動畫之一,尤其是在歐洲國家。在日本,因為阿爾卑斯山的少女的成功從而令高畑勲和宮崎駿開始製作一連串童謠動畫,後來統稱為世界名作劇場。雖然高畑勲和宮崎駿在七十年代晚期退出世界名作劇場的工作,但是世界名作劇場的受歡迎程度仍能維持至九十年代中期。
另外一類動畫種類-科幻動畫亦是在七十年代開始。早期的作品包括1972年的三一萬能俠、1972年的神勇飛鷹俠、1974年的宇宙戰艦大和號和1979年的機動戰士高达。這些動畫從更多的超級英雄故事中反映出當時的科幻動畫的進展,以虛幻的背景來增加更多較為真實性的太空故事,包括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和難以判斷對與錯的道德倫理問題。其中一個著名的例子是機動戰士高達的登場角色馬沙·亞斯洛布,他從原本在機動戰士高達作為對抗者,轉為後來的高達系列(例如機動戰士Z高達和機動戰士ZZ高達)的己方組織奧干一員。而在劇場版-馬沙之反擊中,又再次为了个人价值观而脱离组织变成对抗者。

日本動畫的黃金時代
七十年代未期,由於美國的星球大戰的成功經歷,使更多以宇宙背景為主的動畫在七十年代晚期出現。松本零士於1973年製成的電視動畫作品宇宙戰艦大和號就是從這個背景中重新編製成電影動畫,或稱為劇場版動畫。宇宙戰艦大和號劇場版為八十年代的「大爆發」,或稱日本動畫的黃金時代打下基礎。
正值此時,在日本動漫界發生兩件大事:日本的次文化擁護者(後來簡稱作御宅族)開始製作動漫雜誌(例子有Animage和Newtype)。這些雜誌的出現是要回應在七十年代所無法抵禦的動漫畫狂熱熱潮。
另外,其中一個動畫製作的問題就是如何節省資源。由宇宙戰艦大和號的監製西崎義展發展的技術透視法和容許主線原畫師把他們的風格放在西崎監製的動畫作品上就是其中一些節省資源的辦法。在眾多的原創作品當中,此發展元素為日本獨有的個人動畫(尤其是用於動畫廣告上)風格打下良好的基礎。再者,西崎的動畫亦為宮崎駿和他發明的廣角鏡拍攝手法帶來靈感。
而科幻動畫亦在日本境外有著深厚的影響。在美國,《星球大戰》的受歡迎的程度和當時傳入日本的動畫節目帶著相同但較小的影響。其中,《科學忍者隊》就曾於1978年被改編成為《地球之戰》(Battle of the Planets)及於1986年改編為《重力戰隊》 (G-Force);《宇宙戰艦大和號》亦於1979年改編成《星光使者》(Star Blazers);而最為熟悉的,1985年的《太空堡壘》則是從三套日本科幻動畫中創作出來:《超時空要塞》、《超時空騎團》和《機甲創世紀》。而美國的御宅族則從此一班熱愛這類型的動畫的朋友而形成。

九十年代和新千年的日本动画
在1995年,庵野秀明编写并指导了一部非常有争议的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这部动画在日本动画爱好者中变得非常流行,并且通过大众媒体的注意而被公众所知。一般认为,庵野秀明原本只是想把这部作品设计成为面向终极御宅族的,并用来拯救滑落中的动画产业;但是中途在制作过程中,他也把它做成了一部在文化上最终受到了严厉的批评但是也是相当成功(票房超过了一千万美元)的电影 The End of Evangelion (1997年)。庵野最后转为制作真人电影。
在新世纪福音战士的电视版动画中,许多场景饱含争议,以至东京电视台被迫在动画中的暴力和色情的敏感度上采取了更加严厉的标准。这导致了星际牛仔(1998年)第一次播放时,显得已经被重度修改并且只有一半的集数被放映。这个敏感度目前已经放松了一些,但是新世纪福音战士在整体上对电视动画产业有着很大的影响。
另外,由新世纪福音战士开始了一系列叫做“后新世纪福音战士”的节目。这些节目中的大多数是有关巨大的机器人和一类有着宗教信仰或不易相处的驾驶员的节目。这些节目包括 翼神传说、灵魂力量和饿沙罗鬼。这些节目中的另一个系列是深夜档具有实验性质的电视节目。由玲音(Serial Experiments Lain,1998年)开始深夜档日本电视成为了具有实验性质的动画和另外一些类似的节目(比如幻影死神 (Boogiepop Phantom,2000年)、机魂末世录(Texhnolyze,2003年)和妄想代理人(Paranoia Agent,2004年))的场所。
一种由村上隆开创的,整合了日本的流行文化和后现代化艺术的,叫做Superflat的艺术行为大约在这个时期形成。村上隆坚持认为这种行为是在战后通过御宅族亚文化的眼睛所分析得到的。他的渴望亦是去摆脱“高端”和“低端”的艺术并建立一种扁平的、连续的从此开始的术语“superflat”。他的艺术展览非常流行并且对于某些动画创作者(特别是Studio 4°C的那些)来说有着很大的影响。


日本動畫的分工
發展至今,日本動漫業是非常成熟的。在這一巨大的行業中有完整而細致的分工。下文將簡略介紹動畫的其中幾個較為主要的職業。
導演:即是日文裡的「監督」。導演是整部作品製作的關鍵。導演不一定要親自畫每一幅畫畫,但他必須把握全局,對角色設定、作畫監督、配音員、音響監督等的工作做出明確的指示和要求。因此,每個不同導演的風格都是截然不同的。在日本,有名的導演就多不勝數了。
音樂:可以說是一齣動畫裡的一大焦點。音樂能描述許多用畫面所不能傳遞的信息,能烘托畫面所表達的氣氛,畫龍點睛地使影片更具人性魅力。每一部動畫裡的音樂一般都是原創的,且都是由音樂大師作曲。
聲優:說白了就是配音。配音員們的聲線大都很特別,使人能一聽就知道是哪一個角色。配音員對所配的角色非常熟悉,不但說話語氣,甚至喘息、尖叫等也要符合角色的性格,因為配音員是賦予角色性格和生命的關鍵。在日本,有的配音員是配音員和歌手兩個職業的,有的是只做配音員。配音員這一行業發展程度等同於中國的歌手這一行業。
角色設定:負責設計登場角色的人物造型、衣裝樣式的叫「人物設定」,其工作不但是要讓後續的作畫者知道要畫的人長什麼模樣,還必須告訴他們這個角色的臉部特徵、眼神、表情等等,而且也要設計出由數個不同角度觀看同一位角色的臉的形象,以及不同於一般漫畫、線條封閉的瀏海。角色設定了決定動畫裡人物的畫風,也間接反映了人物的某些性格。看一些角色設定的原畫,從靜態的畫面都能強烈感受到人物的性格和感情,不得不佩服角色設定的精妙。


周邊
在日本,一個出名的動漫的周邊產品可以有非常的多,比如書(包括雜志、各種的畫冊、樂譜,還可以譯成不同的語言)、游戲、CD、各種視頻。
音樂:可分為Original Soundtrack、Image Album、Symphony、Hi-Tech 、Drama、CD Single、Image CD Single。Original Soundtrack不用解釋了,就是OST原聲集。Image Album印象集,收集一些動畫裡面沒有引用到或者沒有原曲引用的曲子。有一些是在動畫上映前就出了。Symphony交響樂版。Hi-Tech電子樂版。
電視動畫:在電視裡播放的動畫,一般都是採取連載的方法,類似電視劇。
OVA:OVA英文為Original Video Animation,意思是原創動畫錄映帶,沒有在電視或電影院放映過的動畫。
劇場版動畫:在電影院播放而製作的動畫。製作質量遠精於TV版,OVA版。通常一部劇場版動畫是90分鐘,與電影等長。有的劇場版不一定有其對應的TV版。

0 回應

我們的生命太短,來不及見證世界急速的變化……

所以,要活下去。


18.4.2008︱週五︱晚上八點半
【幽靈公主】




導演: 宮崎駿
編劇: 宮崎駿 (Hayao Miyazaki) / Neil Gaiman
主演: 松田洋治 / 石田ゆり子 / 美輪明宏 / 森光子


為了拯救危難中的村民,阿斯達卡的右手中了凶煞神的詛咒。他卡只好離開親人往西方流浪以尋找解除詛咒的方法。旅途中他遇到了由幻姬大人帶領的窮苦村民在麒麟獸的森林裡開採鐵礦,提煉礦石。

  白狼神莫娜和她養大的人類女孩“幽靈公主”桑對幻姬恨之入骨,因為她們覺得幻姬帶領眾人破壞了森林。想幫助人類的阿斯達卡被桑深深吸引,他理解她,但為了幫助窮人又不得不和她作戰。一次戰鬥中,阿斯達卡被麒麟獸所救,他的立場更加搖擺不定。

  這時,以疙瘩和尚為首的一群人來殺麒麟獸,幻姬以火槍擊斃了麒麟,麒麟的頭被疙瘩和尚搶走。憤怒的麒麟的靈魂為奪回自己的頭,大肆破壞著森林。阿斯達卡和桑聯手決定幫麒麟奪回頭顱。

《幽靈公主》是一部足以讓世人震驚、留名傳世的動畫作品,比之商業化的《千與千尋》,它主題更為宏大、境界更為高遠、結構更為繁複、畫風更為寫意壯麗。唯一瑕疵在大概於人物刻畫略顯單薄,感情描寫略顯膚淺,據說這是由於《幽靈公主》初期制作的版本為四小時長,為上映保證票房剪去近半,所以留下一些缺憾。

《幽靈公主》本是患有手疾的宮崎駿的絕筆之作,所以也是傳遞出他自《風之穀》以來,苦苦反思後對“人和自然之間的沖突”的徹底失望之情。這種“沖突”並非世俗所謂的“環境保護”問題,而是人與自然的天然存在的、無從化解的仇恨。

  是人類與自然只能無奈地走向崩潰後又重新再來,還是熱愛著命運之神給出的玩笑勇敢地活下去?!宮崎駿在最終給出一個意味深遠但發人深省的思考。


製作基本資料

原 名:もののけ姬 Mononoke Hime
中文名:幽靈公主
英文名:Princess Mononoke
製作:徳間書店 日本電視放送網 電通 吉蔔力
製作總指揮:得間康快
原作.腳本.監督:宮崎 駿
製片:鈴木 敏夫
音楽:久石 譲
主題歌:米良美一
作畫監督:安藤雅司 高阪希太郎 近藤喜文
配音:石田百合子、松田洋治、田中裕子、美輪明宏

電影背景資料

《幽靈公主》是吉蔔力的第十一部影片,這部由宮崎駿執導的電影應用了非常多的電腦科技,這是吉蔔力的一大挑戰。為了應付這個挑戰,吉蔔力設立了一個專門的CG小組,更斥資一億日元購置了一切CG所需的設備。同時,他們也邀請了一位Nippon Television Network的CG導演鈴木敏夫加入到影片的製作小組,此前鈴木也曾參與到《百變狸貓》的製作過程中。電腦技術的運用使原來只有2D的平面影像變得更加具有深度。從1980年起,宮崎駿就開始籌畫一部有關“少女愛的物語”的影片,1995年終於全心投入製 作中,耗時兩年,膠片總數多達13.5萬張,成本總計20億日元。




宮崎駿
〔維基百科資料頁〕

0 回應

在不久的將來,不論電腦網絡如何先進,
政治分裂和人種差異仍然存在。


9.5.2008︱週五︱晚上八點半
【攻殼機動隊1】


導演◎押井守/日本/1995年/82分鐘

原作:士朗正宗 [講談社]
監督:押井守
腳本:伊藤和典
音樂:川井憲次
主演:田中敦子 大塚明夫

「人由無數成份組成,而這些成份同時造就我獨特的人格,當然我的臉和聲音也和他人不同,但我的記憶則屬於個人獨有,我也有屬於自己的命運,這些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我還有個人收集資訊的方式……綜合這些才形成我個人和我的善惡觀念。我雖感覺受到限制,卻能在束縛內伸展自我。」
                            ──草薙素子


有關押井守的生平(轉錄):
  
  1951年生於東京都,學歷:東京学芸大学教育学部美術教育学科。

  受愛電影的父親影響看了不少電影,同時父親的形象─失意的中年男子及私家偵探也不時在其作品裡出現。

  高中迷上科幻小說還想成為科幻小說家,使用其讀書委員的職權購入小說。也因此他的作品也多是科幻為主。在此時1968的學生運動潮影響到他,同年他參加羽田鬥爭(羽田闘争,日本著名左派暴力事件。詳解:http://zenkyoto68.tripod.com/haneda01.htm)。這件事不僅使他被父母關在山上小屋裡一年,也讓他的作品中多有抗爭場面以及同情左派的言論。

  大學時因和原屬的電影研究社團不合,自組「映像藝術研究會」,開始拍8釐米和16釐米小電影,並瘋狂看電影,曾一年看了1000部的電影。而他在其網站的自傳說道:「這些作品雖然大多很差勁,但我並不覺得無聊,我一邊想:『為什麼這樣拍?』、『要是我這樣拍的話……』之類的事一邊看著電影。可以說,這些負面範例最後成為我的財產。」可以想見這時期的電影經歷對他的影響了。
出社會時過了一段空閒的打工時光,在此時他看到了《科学忍者隊ガッチャマン(台譯科學小飛俠)》知道動畫也能被做的有如真人電影,也認識了タツノコプロ(龍之子公司)。在友人的失誤而無法參加教職員甄選的情況下,在電線竿上看見龍之子徵人的廣告,最後被龍之子採用了。

  在龍之子時期(1977~1980)結識了被他稱為「師匠」的島海永行先生,島海先生曾對他說過:「思考要作什麼事,如果沒有思想就無法成為好導演」這句話對他影響深遠。

  1980年他和島海先生一起跳到スタジオぴえろ(小丑工作室),在這裡他做出了第一部令他聲名遠播的動畫《福星小子》。《福星小子》跳脫原著的作法雖然引起原著迷不滿,但在其中他所加入的不少思想,反而使原本只是搞笑漫畫的《福星小子》有了直得探討的內涵。

  1984年離開小丑工作室,成為尋求出資者的自由導演至今。


資料來源:http://blog.yam.com/maysslayers/article/242532

有關Ghost in the Shell:

  我想,男生第一次看攻殻機動隊,應該都會被一些外在元素蠱惑得目眩神迷,(素子的義體保養過程、多腳戰車、巴特的眼、細膩的城市規劃、熱光學迷彩、水淹的香港街道、精密的機械設定……)不過,這樣的一部動畫,靜靜的於1995年在世界各地引起了一陣陣的衝擊波(并於2004引起反向衝擊波),押井幅射對詹姆斯.科麥隆、華卓斯基兄弟、神山健治等人的感染程度可說是中度至高等;當中的影響只是一些源自士朗正宗的一些設定嗎?

  顯然,押井守透過這些設定,想表演一些比較明確的議題。

  有關機器人的生命展現問題,向來都不是一些缺乏討論的題材,(The Iron Giant、I, Robot、A.I.、Bicentennial Man、The Terminator、RoboCop……Transformers是有貼到邊,不過好像沒有深入探討。)機器倫理雖然也是當中的其中一個表現點,不過,最能令人集中注意的,大概還是存在跟自我超脫兩大部份。

  存在對於現今的社會當中,大概只能夠在被擠壓的情況下展現,高度發展的社會使大部份人只能成為社會部件而不斷運作,自由社會與及高度科技與之並無實質性關聯,因為深深植入遺傳因子的社會性已經否決了我們太獨特的存在。跟大眾相類的生存怎樣突顯自我的存在價值?有關生命反思的議題中,無可避免地必須涉及肯定自身與否。人與機械的分野、現實還是Matrix,都只是一些提出疑問的工具。是的,我們沒有必要陷進懷疑論弔詭的陷阱當中,不過,我們真的能夠只用「我思故我在」去肯定自我嗎?這些都是很新的角度去告訴我們,笛卡兒的說法只能告訴我們有一個物在思考而已。有誰能確定思考的本體就是所謂的「我」?這只是已經習慣去肯定一個「自我」去定位而已,因為這樣比較簡單的去生存。不過,「我」是一個非定性的合集,當中有沒有主客體有沒有自本超我誰都不知道,改變了其中的組成部份跟現在有沒有差異現在科技也告訴不了我們。是的,我們只能在哲學中摸索當中的形貌。

  理解也並非最終目的,我們要追求的最終意義,是跨越,是飛躍,是昇華。 我們受困於此,目的,正是要「能在束縛內伸展自我」,是為適性的逍遙,進而擺脫束縛,成為無待的逍遙。


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艾薩克·阿西莫夫生平簡介(制定機器人倫理法則:機器人三大定律):

當《機械公敵》想變人-電影機器生命學 作者:firewalker(跟我一樣都有想到鐵巨人^_^)

0 回應

「上帝說,我會回來的,當我回來時,我要毀滅這個世界!」

23.5.2008
︱週五︱晚上八點半
【新世紀福音戰士 劇場版】

香港影評人 陳榆 特別場





【新世紀福音戰士 25,26話 劇場版 AIR/真心為你】
エヴァンゲリオン劇場版Air/まごこる、君に
(End of Evangelion)

日本/1997年/87分鐘

監製:角川歷彥、池田頌夫、山賀博之、倉益琢真
導演:庵野秀明、摩砂雪、正鶴和哉
編劇:庵野秀明、薩川昭夫
攝影:Hisao Shirai
剪輯;三木幸子
主演:緒方恵美 / 林原めぐみ / 宮村優子 / 三石琴乃 / 山寺宏一 / 林原惠



「新世紀福音戰士」介紹

生命之樹

本事

上帝說,我會回來的,當我回來時,我要毀滅這個世界!
挪亞遵從上帝的旨意建造了方舟,使地球上的生命從洪水中存活了下來。這次大洪水是上帝的懲罰,被稱為第一次衝擊。從考古學的角度來說,遠古確實有過一次毀滅了世界上大部分人口和許多史前文明的大洪水,並留存於世界上各個民族的傳說中。

西元2000年8月,南極探險隊發現了巨大人形生命體,實際上是Adam與Lilith的融合體。葛城的計畫是攫取或控制Adam與 Lilith的S2機關,將Adam與Lilith分離並縮小後用於人類未來的補完計畫。但是有件事他不知道,Adam與Lilith無論是融合還是分離都會釋放巨大的爆炸能量和反AT力牆,這就與核聚變與核裂變都會產生大爆炸與衝擊波的原理一樣,只是爆炸當量不同。所以儘管Adam與 Lilith分離所造成的災難不會滅亡全部人類,但卻將殺死地球上的一半人口。而十六年後的第三次衝擊是Adam與Lilith的重新融合,整個世界都將再劫難逃了。

2002年,源堂和冬月為了調查第二次浩劫的起因前往南極。國聯正式發表公告,稱2000年9月13 日的世界規模的大災害,是由於有超光速數倍的大品質隕石,衝擊南極大陸所引致,其破害性相當於40億年前的地球與小行星的撞擊。但對於造成第二衝擊的原因,卻無人知曉。現實畢竟難以掩蓋,在專家圈內,流傳著一些保留下來的照片,在衝擊造成的光影中,有一個巨人般的影像。也有在南極等地的倖存者稱,在衝擊波浪的中心,有數對巨大的翅膀。因第二次衝擊受到驚嚇而陷入自閉狀態的美里,被國聯保護。

2003年,國聯完成了對南極的調查,根據調查結果設立了位於箱根的人工進化研究所。冬月首次探訪人工進化研究所,之後開始協助源堂。在人工進化研究所的地下有個廣大的球形巨大空洞,而NERV本部就利用這個空洞而建造。此時,E計畫開始了,「零號機」也開始建造。

2004年,進行了EVA啟動實驗,在幼小的真嗣面前,發生了事故,真嗣的母親唯在實驗中消失,拯救計畫失敗。自從唯的事件以後,沒多久,源堂決定轉移實行《人類補完計畫》(在這之前的他們,其目的只是實行E計畫而已)。

2005年,美里和律子在長野縣第2新東京市的第2東京大學內相識,之後加持和美裏相識。沒多久,加持和美裏開始同居。在地下洞的上方,第3新東京市開始建設。

2007年,美里和加持分手。

2008年,赤木博士完成了MAGI的基礎理論。跟隨著母親尚子,律子加入研究所,成為主要執行人。

2009年,葛城美里加入研究所。

2010年,NERV的中樞電腦MAGI完成的當日,開發者赤木尚子在掐死第一個綾波麗後自殺。人工進化研究所經過改編,成為了新的秘密組織NERV。

2012年,在參拜母親的陵墓時,真嗣在其父的面前逃離出走。自此之後一直到年真嗣都未曾和源堂見過一面。

2014年,第二個綾波麗轉學進入第3 新東京市地壹中學校內。

2015年,使徒襲來!從第二次衝擊經過了15年,人類總算能重新繁榮起來。EVA已有3台可以實際使用了,之後也發現了三位14歲的少男少女可以擔任 EVA的駕駛員,人們不得不把未來的希望寄望在他們身上。面對重現的使徒們,肩上背負著人類存亡如此重大命運的少年們的戰爭現在開始了。


庵野秀明
(1960年5月22日-)是日本的動畫和電影導演(監督)。代表作為《新世紀福音戰士》。

早年
庵野秀明生於日本山口縣宇部市,少年時代受到《宇宙戰艦大和號》的感染而愛上動畫,並於高中開始嘗試製作動畫。作為一個動畫從業員,他初期參與過《超時空要塞》的製作和宮崎駿監督的《風之谷》(巨神兵的復活一幕即出自此人的巧手)的設計工作。其後庵野被Gainax聘請,作為Gainax第一部電影長片作品《王立宇宙軍》的特效監督(スペシャルエフェクトアーティスト)。在此之後,庵野成為Gainax的首席動畫監督,掌管著Gainax的大部分作品,例如《飛越顛峰》和《冒險少女娜汀亞》(又譯為《海底兩萬浬》)等。

在拍攝完《娜汀亞》之後,他低沉了將近四年的時間。在他拍攝下一部作品《新世紀福音戰士》期間,他感覺到他曾經經歷過的御宅族的生活方式十分自我中心主義,並對之十分抗拒。受到這個因素影響,《新世紀福音戰士》的故事逐漸變得灰暗和著重內心描寫,因為他覺得人們應該自小就接觸到生活的現實一面。到了結局階段,他放棄了傳統的敘事手法,於最後兩集以描寫主角真嗣的思想掙扎而告終。

《新世紀福音戰士》結局後,庵野收到了許多來自「福音迷」的信件和電郵,主要是對最後兩集的讚賞或批評,甚至有死亡恐嚇和覺得「庵野毀了他們的福音戰士」的信件。為此,庵野決定拍攝「真正的」完結篇 ─ 引起廣泛爭議的《The End of Evangelion》。

相關消息
福音戰士商品的總銷售金額超過1500億日幣,自首次播出迄今12年餘,人氣未曾衰減。不僅如此,它還持續開拓出新的影迷,堪稱為怪獸級作品。1995年10月,「EVA」以全26話的電視版動畫型態在東京電視台開始播出。14歲少年搭乘巨大人型兵器福音戰士,與不斷來襲的敵人戰鬥…。故事首先是從這種被廣泛認知的傳統機器人動畫路線開始發展。

過渡時期

《新世紀福音戰士》之後,他擔任了大半套《他與她的事情》(又譯為《男女翹翹板》、《心動季節》)的監督。《他與她的事情》是Gainax開業以來的第一套的改編作品。到了後期,他與贊助商和漫畫原作者津田雅美的爭議使他退出了製作,把作品留給了鶴卷和哉完成。
此後,庵野與宮崎駿和吉卜力工作室合作,為吉卜力博物館拍攝了幾部動畫短片。

拍攝真人演出電影
庵野亦開始進行真人演出電影的拍攝。他的第一部電影,1998年的《狂戀高校生》(原名Love & Pop)是一套具有紀錄片風格的電影,內容講述日本的援助交際。全片大部分以微型DV拍攝,且沒有一個固定的畫面比例。
他的第二部電影是《式日》,以傳統的 2.35:1 畫面比例拍攝。內容講述一個失去熱情的導演(由著名的獨立電影導演岩井俊二飾演)愛上了一個不能面對現實的女人(由原作小說《逃避夢》的作者藤谷文子飾演)的故事。《式日》具有實驗電影的性質,但比起《狂戀高校生》有更多的修飾。

庵野的第三部電影是於2004年夏季上畫,改編自永井豪的漫畫的《甜心戰士》(原名Cutie Honey)。這部電影是一部空想英雄片,與他頭兩套作品的寫實風格形成鮮明對比。稍後他監修了OVA版本《Re:Cutie Honey》。

但是,沒多久觀眾便發現其中的差異,並開始產生了騷動。從螢幕傳來的「EVA」情報量可說是壓倒性的豐富,而且品質也相當優異。表面上發生的事件,其實是由在背後操控的另一群人所引起…等等,劇情中含有雙重甚至三重的陷阱,甚至還暗示著最後可能會讓福音戰士本身也感到畏懼的真相。這種「壓倒性的情報量」和「由謎題產生另一個謎題的構造」,完全顛覆了所有的預測,最後整體故事也漸漸開始醞釀出「神秘的世界觀」。

「EVA」的魅力不僅在於其劇情和世界觀,一開始便吸引觀眾的是它的角色和機器人,以及與眾不同的精美設計風格。這就是它能擁有如此超高人氣的原動力。
主角是個14歲的少年,碇真嗣。個性內向的他相當畏懼與別人接觸,卻被迫不斷接受新的情報,象徵著承受極大壓力的現代人。另一方面,圍繞於他身邊的女主角們則是相當具有魅力,特別是呈現「白與紅」、「靜與動」這種對比的綾波零與明日香,這兩個女主角也是支撐著本作品的象徵性存在。貞本義行(同時負責漫畫版)的角色設計,也對日後的動畫作品帶來了甚大的影響。

福音戰士,是配備有槍、刀等多數裝備的人型兵器,EVA本身也分成初號機、零號機、貳號機‧‧‧等等,被製造成許多不同的類型。然而,正如EVA之所以被稱為「人造人」,便是因為它擁有的並非只是這些機械構造‧‧‧



劇情簡介
第26回話 AIR/真心為你
為了與碇唯再會而被制造出來的綾波麗,與碇源堂約定之時,來到了NERV底層中央教條的紅色水池邊。無論是作為容納碇唯靈魂的容器或是「人類補完計劃」的道具,她的命運會就此結束抑或再生?綾波麗感到自我靈魂存在的抉擇。

在自衛隊的攻擊之下,葛城美里不但要完成加持良治對未完成的「第二次衝擊」真相以及「人類補完計劃」進行探查工作,還要保護真嗣與明日香以及防備Seele 對初號機與二號機的物理接觸,她的忙碌直至被戰鬥的被流彈擊中才為止。

出於對碇源堂的憎恨,赤木律子接受了Seele引爆MAGI的提案,但擁有赤木尚子思維方式的MAGI選擇了碇源堂而放棄了自己的女兒,拒絕了自爆的提議。之後,律子被源堂射殺‧‧‧

根據《死海文書》所記載,十數年後一定會引起第三次衝擊,Seele需要所有的EVA去完成《人類補完計劃》。他們一方面告知戰自衛隊NERV企圖引發第三次衝擊,挑動對NERV攻擊,另一方面指揮量產型與EVA作戰。Seele使用如此殘虐的手段,其目的是——改變人類物質存在方式,而進行最後的儀式。
長期與Seele共事的碇源堂、冬月幸增、碇唯,為了防止人類「最終的悲劇」
,將人類引導入「新的世界」而醞釀了他們自己的「人類補完計劃」。碇唯於 2004年作為試驗者,在試驗中消失,十年後,源堂與冬月希望通過麗與莉莉斯的融合去補完人類,但在那之前,源堂希望能與碇唯相聚‧‧‧「人類補完計劃」實行——除真嗣與明日香之外,全人類失去了物質形態與絕對領域,融合成了一個整體。


角色分析
碇真嗣(碇シンジ,Ikari Shinji)
年齡:14歲。係EVA初號機駕駛員,是碇源堂司令和碇唯的兒子,因為小時候缺乏父母關愛,以致個性內向消極,有自閉的傾向。

葛城美里(葛城ミサト,Katsuragi Misato)
年齡:29歲。NERV本部戰術作戰部作戰局成員,同時是三個駕駛員的直屬上司,待人熱誠,在謀略方面有一套招數。

綾波麗(綾波レイ,Ayanami Rei)
年齡:14歲。靈魂係來自莉莉斯,而肉體就係碇真嗣媽媽碇唯的複製人,她同時亦都係EVA零號機嘅駕駛員。血紅色眼睛和一頭淡藍色頭髮,沒有面部表情是一大特徵,性格冷酷。

惣流•明日香•蘭格蕾(惣流•アスカ•ラングレー,Soryu Asuka Langrey)
年齡:14歲。EVA二號機駕駛員,在美國長大,有著德國和日本血統的少女,性格任性,亦活潑。口頭禪是「あんたバカ?」(你是白癡嗎?)曾經一度成為日本學校裡的流行用語。

精神分析論
碇真嗣、綾波麗、明日香分別代表自我,超我同埋本我(佛洛依德嘅精神分析學);
麗與明日香分別屬於真嗣的精神世界的「自我毀滅本能」(Thanatos)同「性本能」(Eros),而真嗣自己就係「攻擊本能」(Destrudo)(佛洛德嘅精神分析學);源堂、真嗣同埋麗分別代表咗聖父、聖子同聖靈(基督教的稱呼,天主教叫做聖神)。

0 回應

恐怖的議題、魄力的場景、完美的構圖、流暢的鏡頭,
全部在戲院觀眾席上鴉雀無聲,震驚的說不出話來。


25.4.2008
︱週五︱晚上八點半
【阿基拉】




原名:アキラ(Akira)

編劇、導演◎大友克洋/日本/一九八八年/一百廿四分鐘

製作人◎鈴木良平、加藤俊三
導演:大友克洋(1954年4月14日-)
編劇:大友完洋、橋本以藏
作畫監督:なかむらたかし
作畫監督補:森本晃司
美術監督:水谷利春
美術:海老澤一男、池畑祐治、大野広司
設定:渡部隆、田中精美
色指定:山名公枝、池內道子、田中せつ子
ハーモニー:高屋法子
攝影監督:三澤勝治
作曲・指揮・音楽監督:山城祥二
音響監督:明田川進
錄音:瀬川徹夫
効果:倉橋靜男
編集:瀬山武司


故事簡介
西元2019年,東京在經過一場浩劫後,全市即陷入空前的革命暴動,金田與鐵雄是從小到大的好朋友,而在一次飛車黨追逐拚鬥之中,鐵雄因遇到一個具有超能力的小孩而發生車禍,等到金田一行人前去搭救時,卻親眼目睹鐵雄及超能力小孩都被軍方給帶走了。原來軍方一直在秘密利用人體做腦部實驗,想喚起那沈睡已久並足以毀滅世界的能量-阿基拉(AKIRA),而鐵雄正好成為軍方人體實驗的對象。由於鐵雄的腦部已被改造,成了阿基拉重回地球的替身,阿基拉驚人的能量,即將帶給宇宙前所未有的一場大浩劫。動畫片「阿基拉」,在動畫迷的心中可說是一部經典之作,與好萊塢的科幻動作片「銀翼殺手」一樣都是屬於「未來式」的電影。兩者的時空背景相同,都是在淩亂混雜的大都市,只不過在導演雷利史考特所營造出來的的未來世界是充滿著濕冷、絕望與墮落。日本導演大友克洋卻用五光十色的精緻光影,建構出「無政府狀態的生命活力」,但影片的內容卻又同樣是毀滅、暴力;各式的槍戰、飛車撞裂、爆炸都是那樣的真實。在「阿基拉」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友克洋的靈感來自許多科幻片,如「銀翼殺手」、「魔鬼終結者」、「2001年太空漫遊」等,但大友克洋萃取經典影片的橋段。



有關大友克洋


Otomo Katsuhiro如果說宮崎駿是令日本動畫邁向世界的先驅,大友克洋就是他的繼承者。80年代至90年代,他的作品同宮崎駿一樣,受到國際注目。
大友克洋於1954年出生。1973年在《增刊ACTION》上,以漫畫家身份發表處女作。1979年發表喜劇漫畫《火球》。83年憑《童夢》得到「第 4屆日本SF大賞」。過往,這個大賞只會頒給科幻小說家,大友克洋成了首位獲此名譽的漫畫家。1982年,集《童夢》和《CYBER》等作品精華於一身的 《AKIRA》開始在《YOUNGER漫畫》上連載,於1993年最終完成了全部6卷的故事。其間,無論是美國還是世界各國都對這個通過諷刺喜劇表現社會 方方面面的作家十分注意。
在擔任過1983年電影《幻魔大戰》的角色設計之後,大友與動畫製作結緣。1988年以監督的身份,將《AKIRA》動畫化,打破日本動畫紀錄,總作畫數為15萬張,花費10億日圓,使用先錄音臺詞,之後再進行製作畫面,影片更類比真人嘴形作畫,從背景到道具,無不體現大友克洋“真實性”這一特色,未公映已引起話題。其後,更以6國語言在世界各地公映,美國淨收已有1百萬美元。在歐美受到很高的評價,並得到了各種電影獎。


《MEMORIES》的第一作——《由她的思想中產生》於1980年在《YOUNGER漫畫》上發表。另兩作《最臭兵器》、《大炮之街》是在video 上首次發表的作品。1995年,《MEMORIES》以三部作品的形式作為劇場版公開。其制畫和背景的工作都很細緻,美麗的畫面簡直如同真實的一般。大友 克洋和兩位新晉動畫家森本晃司、岡村天齋集體創作了這部3個單元的動畫集。其中《大炮之街》由大友克洋本人親自執導,22分鐘的故事,以一個場景一個畫面 交代,單是拍攝台都要長達10米,是動畫史上的大膽突破。

1997年,大友克洋協助動畫的《PerfectBlue》發佈,在柏林動畫展等眾多著名動畫展中受到很高的評價。對本片的評價中,最常使用的是“真實”一詞。其中平常性與異常性的對比,虛構與現實的交替的幻覺感,可以說是本作品的真正價值。當觀看完,解脫了恐怖與幻感的束縛後,在頭腦中與肌膚上仍 “留有種說不清的感觸”,這就是真正的真實性。

大友克洋表示,他的漫畫和其他的有很大的不同。他說:「我的漫畫,在人物、背景的細微部分都畫得非常真實,動畫也延續這個特色。我的作品,不會像一般漫畫給人平板的感覺,而是有有深度的空間,產生懾人的真實感。」但作品太真實,大友克洋也意識到未必廣為漫、動迷接受,所以他堅持「故事和主角突出,才能吸引讀者。」結果,一如他所料,《亞基拉》、《童夢》主角性格突出,帶給動、漫畫界一個新的視野。
大友克洋除了創作漫畫外,亦有從事插畫和廣告創作,其中《Kaba》畫集,就收錄了他出道至89年的作品,部分還未公開過。
大友自己親自執導《SteamBoy》,講述19世紀英國少年占士的歷險故事,99年公映。至於大友的漫畫科幻新作《MegaMixWar》,則會在《月刊Afternoon》連載,推出日期未定。
大友克洋作品一覽

⊙ 1979
發表喜劇漫畫《火球》

⊙ 1980
《MEMORIES》的第一作《由她的思想中產生》在《YOUNGER漫畫》上發表

⊙ 1982
漫畫《AKIRA》開始在《YOUNGER漫畫》上連載

⊙ 1983
憑漫畫《童夢》得到「第4屆日本SF大賞」
擔任動畫電影《幻魔大戰》的角色設計

⊙ 1988
動畫《AKIRA》中擔任原作、腳本、監督、角色、機械設定

⊙ 1991
動畫《老人Z》中擔任原作、腳本、機械設定

⊙ 1995
動畫《MEMORIES》中擔任原作、腳本、監督

⊙ 1997
動畫《Perfect Blue》中協助監督

⊙ 1998
動畫《Spriggan遺跡守護者》中擔任總監督、機械設定

⊙2001
動畫《大都會》中擔任編劇

⊙2004
動畫《蒸氣男孩》中擔任總監督

⊙2007
真人電影《蟲師》中擔任總監督

0 回應

6.6.2008︱週五︱晚上八點半
【惡童】





原名:鉄コン筋クリート
又名:惡童當街Tekkon Kinkreet

導演◎麥可‧阿里亞(Michael Arias)/日本/2006年/110分鐘

原作:松本大洋
監督:マイケル・アリアス 麥可‧阿里亞(Michael Arias)
演出:安藤裕章
脚本:Anthony Weintraub
総作画監督・キャラクターデザイン:西見祥示郎
美術監督:木村真二

cast:
クロ・イタチ:二宮和也(嵐)
シロ:蒼井優
木村:伊勢谷友介
沢田:宮藤官九郎
ネズミ(鈴木):田中泯
じっちゃ:納谷六朗
藤村:西村知道
組長:麦人

チョコラ:大森南朋
バニラ:岡田義徳
小僧:森三中(黒沢宗子・村上知子・大島美幸)
アサ:玉木有紀子
ヨル:山口眞弓
阿久津:浅井晴美
安田:今泉厚
五島:ブライアン・バートン=ルイス
チンピラ:奈良徹
アパッチ3:水谷俊介
アパッチ4:吹上タツヒロ
鈴木の子分1:中島ヒロト
鈴木の子分2:柴田博
子供の城係員:米岡誠一
大田:松丸裕二
カップル男:古家正亨
駅のアナウンス:松下俊也
蛇:本木雅弘

奇摩簡介:
只有他們知道改變世界的答案 衝吧!飛躍寶町的「貓」少年

充滿戾氣的街頭小霸王「小黑」),
和天真卻讓人傷透腦筋的惡童「小白。
兩個從小孤苦無依、相依為命的麻吉,
一同住在「寶町」:充滿金錢、暴力和龍蛇混雜的地獄之城。

這兩個被稱為「貓」的少年,
從沒想過自己和寶町的未來,
但無憂無慮的生活卻逐漸起了變化。
一日,綽號「老鼠」的黑道鈴木帶著惡棍手下重回寶町,
引進由謎樣男子「蛇」所領導的粗氣財團,
他們不僅要將寶町夷為平地,
還派了三個擁有特異功能的殺手準備暗殺小黑跟小白。

邪惡勢力不斷壓迫小黑和小白的生活,
面對環境變遷,兩人的友情也出現重大危機。
心中滿是悲憤的惡童決定要站出來捍衛自己心愛的城市,
和「老鼠」展開一場亡命遊戲!


有關惡童:

  在惡童的世界觀裡,小孩是一個神奇的存在。他們有如貓一樣的靈巧,不受束縛,好奇,而且慵懶。

  是的,這些不是人,是怪物,或是武林高手。

  我們向來都認為都市的小混混只能當流氓老大當手下,向來都是隨手得來隨便丟掉的棄子。

  不過,電影給大家來一個逆向操作,那些黑幫只能給那些童黨耍着玩。這個大概是為了突顯了小孩在未守社會束縛之前的想像力、執行力都比大人來得強,而且對未來的憧憬以及對夢想的實現都是一團不滅的火焰。

  我向來都不太了解所謂都市,維基百科對城市的定義是人口較為稠密、工商業較為發達的地區,一般包括了住宅區、工業區和商業區並且具備行政管轄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轄功能可能涉及較其本身更廣泛的區域。城市中有樓房、街道和公園等公共設施。

  而我看到的,只是疏離,及冷漠。

  在我們這個城市(澳門),有如寶町一樣,被支解,割裂。是的,我們正在把我們的集記憶,敲碎,犁平。我們跟我們的下一代,餘下的,可能只有隔閡。

  都市的前進是必須,可是我們社會有配合着前進嗎?沒有配套,只有利益輸送,只能留下無奈。

  我們能否可以像小黑及小白一樣,在地球的某一角裡,找到自己的烏托邦?


延伸閱讀:

呼叫呼叫,有【惡童當街】這個星球非常和平

惡童影片資料

《惡童》短評 - 頂級動畫電影

0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