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21.3.2008︱週五︱晚上八點半


【十日談】Il Decameron
編劇◎佐凡尼.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 、皮爾.保羅.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
導演◎皮爾.保羅.帕索里尼 Pier Paolo Pasolini
法國、意大利、原西德 /一九七一年/一百一十二分鐘

參展及得獎紀錄:
第二十一屆柏林影展評審團大獎

「我信仰馬克思,我信仰性!」
--- Pier Paolo Pasolini

“在古老的意大利半島上,一開始就看到一个美麗的少女,把一个男生通過花言巧語認親戚的方式哄騙到家后,少女從男生的身上騙來了錢財…修道院中来了一個啞巴園丁,因為一個修女和啞巴發生了性關係…”這是歐洲中世紀的人性風情畫。
若果不是義大利薄伽丘的《十日談》過於另類,嚴肅的米蘭‧昆德拉或許會把定義歐洲第一部人性小說的地位從《唐吉訶德》轉而到《十日談》。別被它那文學經典般冠冕堂皇的外衣蒙蔽,帕索裡尼彷彿在重建一個大眾的神話,從原著中精選了數個故事,以精妙絕倫的奇觀景象、輕鬆幽默接近下流的色情笑話和精心編排的異國情調,獲得了駭人的票房,當然其中有不少是來自於那些對性愛大膽的描述,它同時還為當下的人類社會和宗教狀況狠狠地插了一刀。
原著《十日談》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它以十四世紀黑死病橫行的時期為背景,通過十位青年所講述的一百個故事,大膽鞭撻了當時天主教會的種種醜行,表現出平民階層追求自由、擺脫宗教束縛的渴望。這部現實主義風格明顯的作品堪稱歐洲古典文學的傑作,被後人譽為和但丁《神曲》齊名的“人曲”。這也是帕索尼裡的生命三部曲(註)的序曲,他對於毫不避諱性愛場面與裸露鏡頭,正是對現代資本主義強加在人民身上的物化和異化統治的“政治抗爭”手段。所以帕索裡尼曾說過:「身體始終具有革命性,因為它代表了不能被符碼化的事物。」因為帕索里尼相信,身體是不能被禁錮的。
  或許你會對文質彬彬的“異教徒”有如詩一般晦澀的電影語言摸不著頭腦;但至少,他的電影中呈現的驚世駭俗,足以讓你大開眼“戒”。

註: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影片後期崛起的導演帕索裡尼,延續了自己六十年代以古代神話題材警醒當今世人的創作路線,以相對通俗化的手法連續改編拍攝了《十日談》、《坎特伯雷故事》和《一千零一夜》三部古典名著改編影片,合稱“生命三部曲”。因為這三部影片中裸露鏡頭較多,又採用了較為通俗的娛樂片路線,彷如一系列的“黃色小電影”,有的電影學者也稱之為帕索裡尼的“色情三部曲”。對此帕索裡尼本人闡述了自己的創作觀點:“我向觀眾表現的是整個世界,封建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情欲極其深刻而狂熱地起著支配一切的作用。……我要推出這個世界並且說:你們可以比較一下,我要向你們表明,我要向你們訴說,我要向你們提醒。”



皮耶·保羅·帕索里尼

Pier Paolo Pasolini
(1922─1975)
詩人與異教徒的混合體,
驚世駭俗的電影情色大師。


意大利作家、詩人、「後新現實主義時代」導演。他的父親是一名狂熱的法西斯軍官,母親是一位墨索里尼的反對者,而他自己則一直堅稱是馬克思主義者。

帕索里尼曾參加意大利共產黨,1949年被意共以同性戀為由將其開除。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應征入伍,後擔任中學教師。1950年代初任教於羅馬一所貧民窟學校,接觸到社會最陰暗的一面,這對他的人生觀以及以後的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在這期間他創作了反映羅馬貧民生活的小說《生活的年輕人》、《激動的生活》,也曾創作劇本,貝爾托魯奇的處女作《死神》就是特意請他寫的。1950年代末他寫了集《葛蘭西之燼》以及小說《暴力人生》使其位居當代最偉大的作家之列。之後他把主要精力投放在電影事業上,先後拍攝了如《俄狄浦斯王》、《美狄亞》、《愛與憤怒》、《十日談》及《薩羅》(又名《索多瑪120天》)等電影。

因為巴索里尼錯誤地在《索多瑪120天》中指導幾位知識不足的演員,他們真的模仿納粹強暴戲中的女學生,並殘忍地在鏡頭下將她殺死。另外,其他演這齣戲的男女演員,也都是因為被脅迫拍戲,都感到非常不自在並且受屈辱。因為導演為了執導戲中角色及劇情,用鼓勵強姦女性的方式來導戲,所以引起其他演員的憤怒。他在《薩羅》公開上映前不久,在羅馬被人痛毆之後再以其轎車殘忍地輾斃。


延申閱讀:
文質彬彬的異教徒

1 回應:

  1. 延申閱讀:文質彬彬的異教徒
    http://www.menggang.com/movie/italy/pasolini/pasolini-c.html